目前,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庞大、完整的设备,其效用毋庸置疑。
那么,监控设备是不是多多益善?则需要继续探讨。其一,这当中应该有成本的考量,既包括经济意义的成本,也包括非物质意义的成本;其二,从国外一些城市的经验来看,监控设备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。
从成本来看,在经济意义上,单是摄像头的成本或许并不算大,但如果加上安装、维护、监控人员配备等多方面的投入,这个成本决不会小。成本要不要考虑?当然要。就像维护治安要配备警力一样,警力的数量也不可能随意增加。况且,的确无法排除,一些地方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,或会人为增加政府采购。
非物质意义的成本,主要是指市民的心理感受——毕竟,在无处不在的监控设备监视之下,总有人会感到公共场合休闲的随意性被压制了。有些人甚至会觉得生活在别人的窥探中。这不能不说是安防“天网”的副作用所在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监控网络对改善治安固然有益,却非唯一手段,应该说只是增加了一个辅助工具。伦敦是欧美城市中安装摄像头较多的地方,但当地曾有调查表明,众多治安监控摄像头对降低犯罪率的作用有限。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,为了改善治安,也不能盲目扩建监控体系。
再谈谈隐私问题。隐私权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基本人格权利,不容他人(即便是政府机构)的随意侵犯。可是,在过去的实践中,由于监控设备的滥用而导致公民隐私权受侵害的事件并不少见。某地曾在火车站公厕中安装了多个摄像头,很多人在知情后十分愤怒——个人最为隐私的行为曝光于他人的监控之下,此种感受可想而知。
热门影视榜单